在3月31日,中海油宣布中国在南海东部发现了惠州19-6油田,储量超过1亿吨。这标志着中国在深超深碎屑岩层中首次发现大型综合海上油田,展示了该国海上深层碳氢化合物储备的重大勘探潜力。
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惠州凹陷,距离深圳约170公里的海域,惠州19-6油田坐落在平均水深100米的地方。生产测试表明,每口井的日产量为413桶原油和68,000立方米天然气。通过持续的勘探努力,该油田已实现认证的地质储量超过1亿吨油当量。
“Nanhai II”钻井平台正在惠州19-6油田水域进行钻探作业
在离岸油气勘探中,埋藏深度超过3,500米的地层在技术上被归类为深层储层,而超过4,500米的则被归类为超深层储层。在这些深层-超深层海洋环境中的勘探面临着巨大的工程挑战,包括极端的高温/高压(HT/HP)条件和复杂的流体动力学。
碎屑岩层在深水环境中作为主要的碳氢化合物储层,表现出特征性低渗透性。这种固有的岩石物理特性显著增加了识别商业可行的大规模油田开发的技术难度。
全球范围内,近年来新发现的碳氢化合物储量中约有60%来自深层地层。与中浅层储层相比,深超深地层展现出独特的地质优势,包括较高的温度-压力状态、更高的碳氢化合物成熟度以及近源碳氢化合物迁移-聚集系统。这些条件特别有利于天然气和轻质原油的生成。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地层包含大量未开发的资源,勘探成熟度相对较低,使它们成为石油行业维持未来储量增长和生产提升的战略关键替代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