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10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NOOC)宣布,位于珠江口盆地的恩平15-1油田碳储存项目——中国首个海上CO₂储存示范项目的累计二氧化碳储存量已超过1亿立方米。这个成就相当于通过种植220万棵树来减少碳排放,标志着中国海上二氧化碳储存技术、设备和工程能力的成熟。这对加速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和社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南海东部第一个高二氧化碳油田,恩平15-1油田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开发,将会与原油一起产生二氧化碳。这不仅会腐蚀海上平台设施和海底管道,还会增加二氧化碳排放,违背绿色发展的原则。
经过四年的研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在该油田率先部署了中国第一个海上CCS(碳捕集与封存)项目,年二氧化碳储存能力超过10万吨。今年五月,中国第一个海上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在同一油田的平台上启动,实现了海上CCUS在设备、技术和工程上的全面升级。通过技术手段同时增强原油生产和封存二氧化碳,该项目建立了一种以“利用二氧化碳驱动石油开采和通过石油生产捕获碳”为特征的海洋能源循环新模式。在未来十年内,该油田预计将注入超过100万吨二氧化碳,原油产量将提升至20万吨。
徐小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深圳分公司恩平作业公司的副总经理表示:“自正式投入运行以来,该项目已安全运行超过15,000小时,日最高二氧化碳注入能力达到210,000立方米。通过采用将生态保护与能源开发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为中国海上油气田的绿色低碳开发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扩展的新路径。该举措是中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实践成果。”
CNOOC 正在积极引领海上 CCUS 发展的趋势,推动其从独立示范项目向集群扩展演变。该公司在广东惠州启动了中国首个千万吨碳捕集与储存集群项目,该项目将精准捕集大亚湾地区企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并将其运输至珠江口盆地进行储存。此举旨在建立一个完整且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上 CCUS 产业链。
与此同时,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正在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在提高石油和天然气采收率方面的巨大潜力。计划在博中19-6气田建立一个北方二氧化碳增强油气采收中心,并在南海利用万亿立方米天然气区域建立一个南方二氧化碳增强气体采收中心。
吴义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深圳分公司生产部经理表示:“CCUS技术的稳步发展将为中国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技术支持,推动能源产业向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转型,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中国的方案和力量。”
SAGA致力于为石油、天然气和石化行业开发各种生产分离设备和过滤设备,如油/水旋流分离器、用于微米级颗粒的除砂旋流分离器、紧凑型浮选单元等。我们致力于提供高效的分离和 skid-mounted 设备,以及第三方设备改造和售后服务。公司拥有多项独立知识产权专利,并通过了DNV/GL认可的ISO 9001、ISO 14001和ISO 45001质量管理和生产服务体系认证。
SAGA的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中海油、中国石油、马来西亚石油、印度尼西亚和泰国湾等油气田的井口平台和生产平台。凭借出口到多个国家,它们已被证明是高度可靠的。